卓迈企服 资讯
热点资讯 老人在杂物中发现“看家蛇”身旁有约15枚蛇蛋,该蛇已在家中栖息数年!
来源:admin258
2025-07-22 20:54 2 阅读
导读:安徽池州青阳县蓉城镇一户居民家中发生罕见一幕:72岁的张德明老人在清理堆放十年的杂物间时,意外发现一条身长1.8米的王锦蛇盘踞在旧木箱中,其腹部下方赫然露出13枚乳白色蛇蛋。这一场景被赶来协助的消防员用手机记录,迅速登上社交平台热搜榜,单条视频播放量突破2.3亿次。

安徽池州青阳县蓉城镇一户居民家中发生罕见一幕:72岁的张德明老人在清理堆放十年的杂物间时,意外发现一条身长1.8米的王锦蛇盘踞在旧木箱中,其腹部下方赫然露出13枚乳白色蛇蛋。这一场景被赶来协助的消防员用手机记录,迅速登上社交平台热搜榜,单条视频播放量突破2.3亿次。当日上午9时许,张德明老人为寻找孙子的旧玩具,掀开堆满农具、纸箱的木架顶层。"突然看到一条青褐色的大蛇盘成圆盘,蛇头高高昂起,信子嘶嘶作响。"老人回忆道。这条腹部隆起的母蛇身下,13枚直径约3厘米的蛇蛋呈环形排列,部分蛋壳已出现细小裂纹。
 
消防部门接警后迅速抵达现场。青阳县消防救援大队队长介绍:"我们使用专业捕蛇器控制蛇头时,发现母蛇腹部皮肤因产卵变得异常脆弱,稍有不慎就可能破裂。"经过12分钟处置,消防员将母蛇连同蛇蛋整体转移至透气编织袋,并送往九华山野生动物救助站。经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专家鉴定,涉事蛇类为游蛇科王锦蛇(Elaphe carinata),属国家“三有”保护动物。这种俗称"菜花蛇"的无毒蛇具有显著特征:体型优势:成年体长可达2.5米,体重超3公斤,在游蛇科中属大型种类。防御机制:受惊时释放含硫臭液,肛腺可喷射刺激性气体。生态价值:年捕食鼠类200-300只,对控制农业害虫有重要作用。"王锦蛇卵直径通常在2.8-3.5厘米,孵化期约45-60天。"救助站兽医王着恒温箱中的蛇蛋解释,"我们已模拟自然环境,将温度控制在28-30℃,湿度保持75%-85%。"
 
这起事件意外引发关于"家蛇文化"的讨论。池州学院民俗学教授周明远指出,我国多地存在"家蛇禁忌":北方传统:山西、河北等地视家蛇为"镇宅之宝",清乾隆《大同府志》记载"屋蛇现,主财兴"。江南习俗:苏南地区称家蛇为"里蛮",认为其能预知灾祸,民国《吴县志》载"蛇入米缸,主丰年"。现代演绎:抖音平台#家蛇守护神话题播放量达1.2亿次,网友"皖南老农"的评论"这条蛇在我家梁上住了七年,老鼠绝迹"获18万点赞
 
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沙特阿拉伯的"看家蛇"传统。沙特山地部落驯养的"四鳗青"蛇虽与王锦蛇同属无毒蛇类,但因其头大如碗、两眼放光的独特外形,被赋予驱赶野狼的实用功能。这种文化差异折射出人类与蛇共处模式的多样性。
 
事件背后暴露出城市生态的深层矛盾。据池州市林业局统计,2025年上半年已处理137起野生动物入户事件,较去年同期增长42%,其中蛇类占比达68%。
 
"根本原因是栖息地碎片化。"安徽大学环境科学教授陈立分析,"以王锦蛇为例,其活动范围原本可达5平方公里,现在被压缩至居民区周边300米内。"这种挤压导致:食物竞争:城市鼠类密度是郊区的3-5倍。繁殖干扰:人工光源使蛇类交配期提前15-20天。行为异化:部分蛇类出现昼行性改变,增加人蛇接触概率。
 
针对夏季蛇类活动高峰,消防部门发布《家庭防蛇指南》:环境整治:及时清理杂物,封堵直径超过1厘米的墙缝物理防护:安装孔径小于1厘米的金属防护网,重点防护厨房、卫生间。应急处理:保持3米以上安全距离。用强光手电照射蛇眼使其迷失方向。拨打119等待专业处。"切勿模仿网络偏方。"李国强队长特别提醒,"去年杭州有市民用雄黄驱蛇导致中毒,其实蛇类对硫磺敏感度远低于人类想象。"这起看似偶然的事件,实则是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缩影。当13枚蛇蛋在恒温箱中静静孵化时,人类社会也在重新思考:如何在发展进程中,为这些古老的地球居民保留一方生存空间。
 
来源:深港在线综合

显示全部内容...

优秀品牌推荐